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信息 > 正文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缺口巨大 85%毕业生却“改行”

时间:2019-05-26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供给呈现结构性失衡——

人才缺口巨大,85%毕业生却“改行”  

讯 中国大力投资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缺口巨大,缺口高达32万人。可是,每年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毕业生中,高达85%的学生选择了“改行”。18日下午,世界半导体大会举办的“半导体才智论坛暨第三届集成电路人才发展高峰论坛”中,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以“大基金”为代表的巨量资金不断涌入,几十条晶圆制造生产线同时在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近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但人才缺口巨大。 

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伟介绍,截至2017年底,我国集成电路从业人员规模在40万人左右。到2020年前后,集成电路行业人才需求规模约72万人左右,人才缺口将达32万人。

据介绍,在我国每年约有21万集成电路相关专业领域的应届毕业生,但2018年只有约3万人进入该行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专家指出,目前我国主要依靠高校培养集成电路人才,但由于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环境要求苛刻,全国高校都不具备学生上线实习的条件,毕业生很难“上手就用”。

另外,虽然我国有632家高校开设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但只有12所大学设置了微电子学,学科设置与产业需求不相匹配,导致人才出现结构性短缺。 

从学生的角度看,中国大陆的集成电路企业体量小、利润微薄,普通技术人员的收入难以与互联网企业等相比,稳定性也比不上公务员,因此进入行业的意愿不高。

“建议高校推动相关学科建设,增强人才实践能力,推动集成电路人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徐伟说。 

“把集成电路升格为一级学科”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去年,中科院院士王阳元就曾呼吁,把微电子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对现有的人才评估体系、学科分布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教学与产业相结合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

专家们还建议,应进一步完善集成电路社会培训和企业自主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和高校培养一起,形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报记者 查金忠 朱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