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信息 > 正文

大数据分析实现源头精准截污 建邺治水走出“智慧路”

时间:2019-09-11

大数据分析,实现源头精准截污;在线监测,实现水质动态追踪——

建邺治水走出“智慧路”

初夏傍晚,沙洲西河河畔逐渐热闹起来。居民或漫步闲谈,或坐在河边小憩——经过系统整治后,沙洲西河岸线已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好去处。

沙洲西河仅是建邺区水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如今,向阳河、胡家闸河等昔日黑臭河道再现河畅水清,南湖历经整治后重现碧波荡漾。在河西中央公园中心湖,一片“水下森林”宛如灵动的翡翠,在清澈的湖水间生长…… 

“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源头精准截污;在线监测,实现水质动态追踪;建立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邺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建邺治水,走出了一条“智慧路”。

“民间河长”巡查观光两不误

近日一个傍晚,家住沙洲街道中城社区的“民间河长”段孝军,如往常一样沿沙洲西河一路巡查。“说是巡查,更像是在观光赏景。”沙洲西河经历综合整治后,河水流碧,河心的小喷泉更为河水增添了几丝灵动。水体变好后,周围的生态恢复了,物种也丰富了。在段孝军的手机中,还有去年初冬在沙洲西河拍到的白鹭栖息的照片。 

“建邺三面环水,区域内水网密布,现有水体84个。”建邺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建邺区扛起治水大旗,打响碧水攻坚战,治水成果凸显:提前一年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实施生态治理DBO模式,加强水务执法监管,全面落实河湖长责任制,建邺水环境治理交出一张张靓丽的“成绩单”。 

2017年,全区坚持“以建攻坚,标本兼治”思路,推进治水工作。截至2017年年底,重点整治19条河道,累计完成309个排水单元雨污分流,完成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的工作目标。2018年,全区以“建管并重,重在治本”为治理思路,全力推进南河建邺段等10项河湖水质提升工程,完成全区剩余120个排水单元雨污分流改造,并提前完成全区3年雨污分流任务。

今年以来,建邺区以“科学治水,智慧管水”为思路,截至今年4月,全区65个纳入水质监测的水体氨氮等主要考核验收指标全部达V类水及以上标准,48个达到IV类水及以上标准,比例达73.9%。沙洲东河、沙洲西河等7条国、省、市考河道已实现“长治久清”,居民享受到了家门口的生态红利。 

“环境好了,我经常来河边走走。”家住在沙洲西河附近的居民朱从海说。记者遇见他时,他正在拍岸边一丛错落有致的花木植观,打算发给在外地读大学的女儿,让她也看看家门口的变化。

河湖管护注入“智慧”元素

建邺区多为长江漫滩地貌,平坦的地势导致水体流动性不佳,且河流普遍汇水范围大。近年来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建设密度持续加大的同时,治水工作也面临更多挑战。建邺区在治水道路的探索中,结合本地区情,摸索出了一条治水的“智慧路”。

“如果用3个词来概括建邺区治水的思路,就是‘砍柴工’‘针线活’‘智慧眼’。”建邺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其中,“砍柴工”强调在治水时坚持源头治理,筑牢治河之基;“针线活”指在治水过程中,长期对点对事、专项专治;“智慧眼”指智慧水务平台在治理及监管层面的应用。

“智慧”,贯穿在建邺治水的方方面面。

在建邺区,借助测绘系统大数据科学分析,能以图表作战的形式完善全区雨污管网体系,截污染于源头;水质在线监测点能每10分钟上传一次河道水质监测数据,实现水质动态追踪;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能掌握河道对应排口、排水户雨污管网等问题;河道水位监测系统能科学调控河道水位,打下防汛坚实基础;河湖长制APP能够随时传输数据,将监管延伸到最末端……

“今年起,建邺区全面整合河道排口、河湖长、水质在线监测、河道水位监测等系统,形成全区河湖管理系统。”建邺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该系统已于4月试运行,未来将在全区推广,实现“上报—整改—确认”流程闭环。

“智慧”也体现在建邺区对水环境的管养思路中。2017年,建邺区在沙洲西河、沙洲东河等5条国、省考河道优先采取政府采购及DBO模式,设计、施工、运维管理一体化,公开招标产生3家生态治理单位实施生态治理及5年养护服务。DBO模式现已在建邺区全面推开,目前全区已实施DBO模式共7条河道约12.6公里、2个湖泊8.5公顷,今年还将实施南湖南河6条河约11.23公里及莫愁湖、南湖36公顷DBO模式治理工作。

治水背后技术、产业“双支撑”

南湖作为建邺区的主要湖泊之一,在治理前水质为V类,湖底淤泥十余年未清理。去年以来,建邺区水务局牵头实施南湖水质提升工程,投资1800余万元进行清淤疏浚、生态治理等。多项并举之下,南湖水质现已达IV类水标准。

经年治水实践,建邺区的版图上已经亮起来一盏盏生态“绿灯”,如中心湖、南湖一样的亲水休闲空间一一面世。建邺治水的背后,水科学产业与技术的“双支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水生森林系统技术、水生去富营养化技术、水生草皮技术、水生湿地技术……一系列生态治理技术实施后,中心湖水体活性和透明度提升了,水体含氧量也提升了,沉水植物生长拥有了充分的光合作用条件,同时能吸纳水体杂质及污染物,进一步提升湖体水质。 

建邺区的水科学产业也在进一步集聚。“扬子江水奖”日前在生态科技岛正式启动,面向全球水科学应用创新技术及团队广发“英雄帖”,大赛中优秀尖端的水科学技术将在建邺区先行先试。 

“作为长江沿线的城区,建邺区在‘城市客厅’的打造过程中,一直将水环境治理作为展示中的重要一环。”建邺区相关负责人说。随着建邺区水科学产业与技术逐渐成熟、成型,未来建邺区治水的“智慧之路”,还将注入更多科技的身影。

本报通讯员 顾然

本报记者 殷学兵 邓露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