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信息 > 正文

南京专家揭秘近1亿年前昆虫真实色彩

时间:2020-07-04

讯(融媒体记者 毛庆) 现今自然界中色彩斑斓,从孔雀羽毛的艳光四射,到毒箭蛙的明亮警告色,再到北极熊的白色伪装。然而,在化石中却很少保存有生物的色彩细节,大多数古生物复原图都是根据艺术家的想象重建。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团队通过对35枚琥珀化石研究,揭开了近1亿年前的昆虫真实色彩的秘密。 

南古所专家蔡晨阳介绍,自然界中的颜色来源包括生物发光、色素色和结构色。由于结构色很容易在长期的化石埋藏作用中丢失,所以地质历史中原始的结构色的证据极其罕见。团队从白垩纪中期标本中(距今约1亿年)筛选出35枚保存精美的带金属光泽的昆虫化石,通过系统研究,发现昆虫全身或是部分身体结构呈现出强烈的具金属光泽的绿色、蓝色、蓝绿色、黄绿色或蓝紫色。这一发现直接证明了中生代昆虫的亮眼结构色是可以保存下来的。 

据介绍,琥珀昆虫的结构色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较为常见的绿色很可能是在茂密森林环境中的一种隐蔽色,能帮助昆虫隐匿自身从而躲避捕食者。另外,结构色参与昆虫热调节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被排除。因此不同色彩的结构色出现在不同种类的昆虫中,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白垩纪中期森林中已经存在复杂的生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