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无锡信息 > 正文

无锡城雕何以匹配江南名城?专家建议统筹布局、广汇民智

时间:2019-07-15

  最近,大桥实验学校旁边街心绿地竖起了一组名为“文学学人”的钱基博、钱锺书父子雕像。昨天,记者从梁溪区相关部门了解到,学前街上还将有薛福成、唐文治、顾述之、顾毓琇、杨荫浏等多组名人雕塑相继落成,无锡城市品位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记者在调查走访中发现,无锡城雕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仍与它江南名城的经济实力、地位很不相称。

  锡城雕塑“家底”不清缺少梳理

  “无锡有多少城市雕塑?专家和有关职能部门的人都说不清。”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主任周艳阳有些怅然地说,多年来几乎没人进行普查和调研,无锡城雕“家底”不清。

  市文旅集团党委副书记吴竹频采访中提到,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无锡在鼋头渚公园、锡惠公园等游客聚集的地方建设了许多名人雕塑。不过,我市的名人雕塑除了二泉广场上的阿炳塑像、吴文化广场上的泰伯塑像以及鼋头渚内的名人雕塑群外,其他能给人印象深刻的并不多。

  去年1月,市规划局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汇总城市雕塑建设基本情况,由于我市没有专门的主管部门,根据各区规划分局整理情况,也只汇总了城市雕塑31件,其中没有对名人雕塑进行细分。

崇安寺步行街“双推磨”雕塑紧邻小吃摊。

  陷入零星建设、管理分散窘境

  锡城现有的雕塑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走访。

  崇安寺步行街的“双推磨”雕塑紧邻小吃摊,只见一位顾客坐在雕塑上吃着东西。距此不远的“挑担卖豆腐花”的雕塑也面临同样境况,由于缺少管理与维护,“小孩”的头顶被摸得光光的,盛豆腐花的碗也露出了金属色。

  二泉广场上由雕塑大师钱绍武创作的阿炳雕像,其介绍碑文字迹斑驳,特别是英文简介很难看清。东林广场上的“竹林八贤”浮雕气势恢宏,但四周被茂密的草木遮掩,没法呈现出全貌。

  还有一些雕像在设计之初就存在硬伤。比如新近竖立的钱氏父子雕像,有市民提出,雕像背景中的《围城》《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等书名有的用繁体有的用简体,而简介中钱锺书的名字也未按“名从主人”的文化传统书写,这些瑕疵暴露出一定的文化缺憾。

  “规划、建设、管理、保护机制都不健全。”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无锡城雕特别是名人雕塑的规划建设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和规章制度,整体缺乏城市文化发展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布局。虽然2014年《无锡太湖新城城市雕塑系统规划》编制完成,但其中并没有对名人雕塑的具体布局提出规划方案。同时,已有的城市名人雕塑与重要街巷区域以及特色公共空间人文景观的结合上,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在没有统筹布局的前提下,零星建设、分散管理的状况,必然带来名人雕塑社会效应发挥的欠缺。

吴都路景观带雕塑集中,图为船工劳作场面的雕像。(陈菁菁摄)

 

  专家建议:引导艺术家、市民参与建管

  记者走访中看到,以无锡徽标图腾玉飞凤为核心元素的雕塑有好几个。在崇安商业街中山路入口处,有一座四凤青铜雕塑,重4吨多、高2.8米,基座上书有100个“凤”字,风姿绰约;吴都路景观大道收尾端称“凤鸣太湖”,有一个巨型紫铜色镂空圆球,虽然造型不是玉飞凤,但使用的核心元素是玉飞凤;鸿山泰伯墓风景区有一尊玄鸟雕塑,就是玉飞凤的造型;馨和园内的一尊大型白玉石雕像和玉飞凤也十分相似。

  无锡的标志性城雕虽然没有官方定论,但专家们觉得无锡最大的特点是名人辈出,应把目光聚集于此,让无锡出现一批体现本地文化特色的城雕,让外乡人一进无锡就被吸引。记者从梁溪区了解到,目前的“文学学人”雕像只是一个开端,不久后,顾毓琇故居西侧花坛、清真寺北侧、学前街与勤学路交叉口广场、中山路基督教堂广场等地将陆续出现“文理学人”顾毓琇、“国学学人”唐文治、“思想学人”薛福成、“音乐学人”杨荫浏等雕像的身影,“这项工作将于今年8月全部完成”,有关人士介绍。

  如何提升无锡城雕水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徐诚一呼吁,建立和完善专家咨询机制,建议由规划、设计、建设、园林、艺术、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无锡城市雕塑专家委员会”,对无锡城雕特别是名人雕塑的规划建设方案进行评审指导,确保每一尊雕塑都能成为精品,并与空间环境完美融合。“与此同时,要让本土雕塑家和本地高校雕塑设计团队更多参与到一些项目中去。”

  “特别要防止近期规划建设项目集中和过多的问题,为城市未来雕塑建设的发展留有充分空间。”市政协委员唐满生提出建立和完善保护雕塑机制,制订出台相关政府规章制度,在城市雕塑建成后,其产权人或管理人应当加强日常维护、保养。他还倡议,广泛汇集民意、凝聚民智,引导艺术工作者与普通市民参与雕塑的建与管,聚集艺术精英,提升大众品位。( 记者 陈菁菁 马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