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苏州信息 > 正文

(市)“放管服”让企业乘风而上

时间:2019-09-09
    刊于《苏州日报》2019年9月7日头版  苏州高新区已拥有各类市场主体7.5万户,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市场主体近340户。作为首批国家开发区的苏州高新区,正以“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新活力最强”为目标,力争通过行政权力“瘦身”、审批流程“再造”、市场监管“健身”,为企业松绑、为市场腾位。  权力“瘦身”——  通过“清权”迸发市场新活力  “一直想在苏州开个公司,但过去要求太多、流程繁琐,就望而却步了。如今,只用了1天,就办好了营业执照、刻好了公章、开了户,还办好了税务登记,真是太方便了。”已在苏州高新区注册成立“珀西材料”的黄先生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而在其方便高效的背后,反映出的是高新区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决心与信心。  早在2014年,高新区就以“证照分离”为基础,通过深化“多证合一”改革,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改革,推行简易登记注销改革,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高市场准入便利度,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简化企业注销流程。  “减环节、压时间、降成本”,让全区的商事制度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高新区合计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5398户,平均每天就有近30户市场主体“诞生”。  “商事制度改革,让权力瘦了身,为企业松了绑、为市场腾了位,让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得到了有效激发。”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赵树生表示。  事实上,近年来,该区围绕“放管服”改革,以权力清单为基础,通过“清权”,对全区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进行全面梳理和规范清理,做到了政府权力“大瘦身”。数据显示,全区累计削减各类行政审批事项达72项之多,全区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更是做到了100%取消。  同时,该区还通过“确权”,推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等,通过一张张事项清单将政府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  “简政放权的基础是权力清单的清权、确权,哪些行政审批事项是必须要取消的,哪些行政审批事项是必须要严格审批的,把‘口袋’‘脑袋’‘抽屉’里的标准与要求放到桌面上,亮出权力‘家底’,在彻底清权、依法确权、透明用权之后,才能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高晓东表示。  事实证明,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高新区正是依托权力清单,依靠“放管服”改革红利,有效激发了创新创业的热情,走出了快速发展的步伐。  流程“再造”——  优化服务对标“一”字目标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紧紧盯住“放管服”改革中的“服”字。他们开出的“药方”是:以“一门、一窗、一网、一次”为目标,进行行政审批流程“再造”。  “让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到一个窗口、办多件事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快捷。”区行政审批局改革处处长沈俐介绍。  数据显示,至目前区政务服务中心“只进一扇门”已可办理多达634个事项。同时,为将全区打造成为办事效率最高的地区,提供高水平高标准的政务服务。在“一门、一窗、一网、一次”政务服务的基础上,该区还率先启用了“一枚印章管审批”制度。今年5月,梅里埃(苏州)生物制造有限公司在办理厂房立项时,得益于“一枚公章管审批”改革带来的便利,仅用2天时间就办好了所需事项。  不仅如此,全区还推出了并联审批、多证联办等政务服务,不断探索行政审批中的流程“再造”。苏州市浒康文体有限责任公司要经营游泳池业务,需办理卫生许可证、高危许可证。“以往,卫生许可证要在区社会事业局办理,高危许可证要在区文体局办理,如今我们改这种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查,企业只需要将审批材料一并发给区政务服务中心的社会事务窗口,就可完成审批。”区政务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处工作人员岳娟说。  “一个环节完结,再到下一个环节,这是以往‘接力棒’式的行政审批方式。我们正是拿审批运行‘开刀’,通过探索行政审批中的流程‘再造’,让我们的政务服务效能再提升。”区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高永坚表示。  此外,全区还以“网上智慧审批系统”为基础,扎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不见面审批”。同时,探索“容缺预审”“审批代办”等举措,帮企业抢时间,帮百姓抢效率。探索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综合设置基层审批服务机构等,行政审批从“物理集中”到“流程再造”,政务服务进一步提速增效。  监管“健身”——  激发市场协同共管新格局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曾经是放权的“痛点”。如何走出怪圈?努力“管”好,成为了高新区人衡量“放管服”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今年3月,高新区荣获“江苏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称号。荣誉的取得,得益于该区坚持放管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监管手段所带来的“变化”。  今天的高新区,已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8300多家,守住“舌尖上的安全”,成为衡量“放管服”改革成效的一块“试金石”。为此,该区借助“互联网+监管”的科技手段,开发了“高新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平台”。该平台包括食品安全工作服务站、“苏高新食安”微信公众号、从业人员数据库等7个模块,能实现执法检查、信用信息、档案管理、信息公示、网上办事等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为全区各方力量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开辟通道。  同时,高新区还开发了“高新区食用农产品溯源服务云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食用农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质量可信的总体监管目标,不断提高食用农产品、预包装食品流转全过程的监管、防控、预警能力。这样,也带来了企业行业自律意识的提高。位于高新区的“食行生鲜”主营社区智慧微菜场,他们通过手机App、微信等多种途径满足社区居民生鲜采购需求,并结合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每一个产品赋予独一无二的“产品二维码”,可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的全流程追溯。  此外,该区每年还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区部分重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全面排查,为责任部门开展针对性监管提供参考;探索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消费公益金制度,专项用于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中对消费者进行损害赔偿。  近年来,该区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将“质检、工商、食药监、知识产权、物价、盐务”等职能整合,打造“大市场、大部门、大监管、大服务”升级版市场监管新模式,通过监管格局的“健身”,变物理融合为化学融合,达到“1+1+1+1+1+1>6”的改革成效,形成市场监管新格局。(苏报驻高新区首席记者 周建越 苏报通讯员 杨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