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信息 > 正文

注意!专家表示,“防蓝光”眼镜反而让颜色失真

时间:2019-12-13

保护青少年视觉健康需要“用好光”,专家称——

“防蓝光”眼镜反而让颜色失真  

“无蓝光”护眼灯、视力矫正膏、视力矫正眼镜……这些真的有效吗?17日是“世界学生日”,东南大学举办了一场关注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的主题活动,针对家长们关心的上述问题,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和东南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的专家在讲座中给出了答案。 

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的范雯医生表示,根据研究,户外活动时间的多少与近视度数深浅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多在户外活动,近视度数往往就不高。“我们建议在18岁之前尽量把近视度数控制在600度以下。因为600度以上就属于高度近视,有可能会引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她说,市场上卖的矫正视力眼镜和矫视膏,都是忽悠人的,无法治疗已经发生的近视,“想要不近视,只有多去户外,多接触自然光”。 

在人造光环境大范围取代自然光环境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地预防近视?东南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宇宁以“用好光”概括了他的建议,“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用好的光源’,二是‘要把光用好’”。 

“好的光源”要求光源的光谱组成尽可能接近自然光、光随时间变化的波动幅度尽可能小、多用面光源少用点光源等等;“把光用好”则包括科学设计、专业施工、定期检测和实时维护。张宇宁呼吁要像重视空气、水的品质一样重视光品质。特别是教室这类公共场所,必须要有科学的设计和严格的检测。而且,考虑到电子器件的衰减特性,这类场所的光环境质量应该定期检测,灯具不能等到坏了再去更换。 

现在市场上很多护眼灯的宣传语是“无蓝光无频闪”,在张宇宁看来,这样的宣传语是有问题的。比如“无蓝光”是没有必要的,蓝光是自然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蓝光没有那么恐怖,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佩戴防蓝光眼镜,反而使得丰富多彩的视觉世界发生了失真,是没有必要的。质量过关的护眼灯应该只是将蓝光危害控制在相应的数值之内。 

据介绍,东南大学于2000年在国内率先启动光环境与视觉健康研究。作为牵头单位,该校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标准研究院等单位,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型显示视觉健康研究,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近百所学校的教室光环境提升工程。

本报通讯员 唐瑭

本报记者 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