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信息 > 正文

村庄“改头换面” 村民“有钱有闲”

时间:2020-03-26

“新农村人居环境范例”示范了啥

村庄“改头换面” 村民“有钱有闲”

记者观察

近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2019年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我市“闲居垄上,漫茶时光——高淳区东坝街道垄上茶慢村环境整治”“南京市溪田田园综合体(七乡村环境整治)”两个项目榜上有名。两项目申报主题均为新农村建设。在我市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背景下,两个项目获得范例奖,究竟带来了哪些示范效应?

巧借外力,解资金下乡难题

人居环境整治的钱从哪来?高淳垄上的做法是政府扶持资金+民营资本注入,而溪田则探索出以国资主导引入市场化操作,多资本协同的发展新模式。

2017年,高淳区东坝街道积极整合各部门、条线项目与涉农资金,争取耕地质量提升、小流域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资金,用于垄上村的人居环境治理。“我们共计投入约800万元用于乡村环境治理。”东坝街道青山村党总支书记马小华说。 

除使用扶持资金外,垄上村还引进南京漫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行特色产业文创基地布局,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控股领办、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以全村农户为合作社成员、开展闲置宅基地、农村空关房的收储租赁。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复垦、路网配套、农水设施建设等属于公益性、惠民性工程,社会资本往往兴趣不大。”溪田综合体项目负责人曾玉荣谈及投资构成时表示,光靠社会资本行不通,如果出现资金链断裂甚至会使整个项目停摆。为此,溪田项目探索出由江宁区交通建设集团、旅游产业集团和横溪街道联合主导组建,共吸引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劳务公司、电商平台、物业公司、合作社、综合体管理办在内的7个投资和运营主体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

对标城市,补乡村公共设施短板

与城市相比,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较差是农村的最大短板,污水管网与处理设施缺失、污水乱排放,私搭乱建违章建筑多、乡村垃圾缺乏分类管理等是农村改善的重点,也是急需解决的难点。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江宁溪田、高淳垄上村都进行了系统谋划、整体设计,力争短板一次补齐。 

走在垄上村里,犹如走进旅游风景区,颇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境。“我们按照‘闲居垄上,漫茶时光’的主题,对村庄进行系统设计,力争整体‘改头换面’。”马小华说,2017年,垄上村邀请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专家对村庄大地景观、道路系统、污水处理、庭院等进行改造。通过系统治理,垄上村环境焕然一新。

在溪田田园综合体,核心区5000多亩整体设计,陆续完成污水管网建设4630米,公厕建设4处并新增无障碍通道,设置垃圾分类点4处、景观节点建设43处,建设生态停车场建设920平方米。如今,溪田田园综合体内7个村实现了雨污分流,还接上了一套长效监管机制。后期将依托交建集团、旅游集团还有各个村为主体,加强对已建设施的正常运行与长效管理,促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

强化造血,让乡村步入良性循环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除引进民营资本布局文创基地外,垄上成立青绿茶叶专业合作社,对茶农进行培训指导,对茶叶进行销售加工;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对村民土地进行流转,在茶叶、水稻传统种植外,布局早园竹、玫瑰香葡萄、中华黄桃等林果,实现一产与观赏旅游相结合;结合垄上丘陵地形,植入田园居住、文创艺术、观光体验等业态,打造生态茶乡慢生活。

曾玉荣把溪田的变化称作有机更新:乡村环境美了,民生自然改善了。溪田鼓励村民共同参与建设运营美丽乡村,提供岗位鼓励村民在村就业,提供政策鼓励村民经营休闲农业、民宿、农家乐,提供利润分红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当地村民享有薪金、租金、股金“三金”长期收益。

人居环境的提档升级,也让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人才,从城市向乡村“逆流”。

2016年底,在合肥师范大学就读园林专业的90后何美娜返乡横溪街道,主动参与溪田田园综合体项目的规划建设、比价招标等。作为土生土长的横溪人,反哺家乡一直是她最深切的乡愁。“乡村为我的工作提供基础资源,我又能利用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在曾玉荣看来,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改变的不仅仅是环境,更是乡村的产业。环境提升带动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振兴,产业振兴反过来再吸引人才回流,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南报融媒体记者 范杰玉 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