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信息 > 正文

一批大项目集中签约,软博会亮出南京硬实力

时间:2020-09-14

一批大项目集中签约,软博会亮出南京硬实力——抢抓新风口,迈向国际软件名城  

数字经济,智创未来。

9月9日,又一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交易博览会圆满闭幕。

连续举办16届,南京软博会从呱呱落地的婴儿成长为迎风奔跑的少年,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展会之一。

饕餮盛宴散去,智看发展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预测,我国软件产业将迎来第三个“黄金十年”。站在新的起点,南京抢抓“风口”迈步前行,力争到2025年,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打造成为“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真正建成国际软件名城。

线上线下硕果累累,“软件名城”亮出硬实力

闭幕式上,组委会公布了振奋人心的数据:本届软博会已达成签约项目102个,总投资达到380亿元。

现场交易方面,区块链与数字经济论坛上,引进和推动了汽车区块链科技项目、新一代知识图谱问答平台、人工智能税收分析平台等20多个数字经济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超过30亿元;5G+物联网赋能新型现代农业论坛上,5个软件和人工智能项目签约,总投资超10亿元……

与往届展会不同的是,因疫情原因,本届软博会积极探索云上展会等新模式,利用云平台、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云上软博会平台,开展云会议、云对接、虚拟展台、非接触式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的线上展示、交易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软博会期间,云上平台共发布841家企业的项目、技术、人才供需信息超过2000条,促成交易额超过8000万元。

软博会期间,一大批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物联网、无人系统等项目集中签约,各区、软件园区和企业也积极利用软博会契机,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洽谈,加快签约项目的落地建设。 

累累硕果,让本届软博会含金量十足,彰显了“软件名城”的数字经济硬实力。在为期4天的展会中,共有1000多家企业踊跃参展参会,展览总面积达8万平方米,众多软件和IT企业的最新产品也在本届软博会上一一亮相,超过6万名观众参与,其中专业观众、企业用户比例超过50%。     

软件为核,世界级数字经济名城建设在路上

软件是信息技术之魂、经济转型之术、网络安全之盾、数字社会之基。

以软件为核心,5G、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不断创新应用,催生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加速与各行业领域融合发展。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全球主要国家争夺的经济社会发展新高地、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我市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今年4月出台了《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打造国家级软件和信息服务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发展5G、基础软件、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卫星应用、量子信息等产业,推进我市世界级数字经济名城建设。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先进制造业的灵魂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对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需求都有重要意义。 

南京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领域有扎实基础。 

近年来,在保持电力、通信、智能交通三大传统软件优势的基础上,我市大力推动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新发展动能。 

按工信部统计口径,2019年,南京市软件业务收入约5100亿元,占全省的51.4%、全国的7.1%,产业规模位列全省第一、全国第四。 

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和“逆全球化”风潮,我市更是立足自主可控,实施了做强八条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工程。其中,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链长”,加快打造产业地标。

第三个“黄金十年”新起点上,抢抓新风口

今年,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在财税优惠、支持投融资、保护知识产权等八大方面提出了37条政策措施。 

“产业政策促进中国软件产业高速发展,中国软件业销售总额19年增长了128倍。”倪光南预计,我国软件产业将迎来第三个“黄金十年”。

站在新起点上,我市软件产业如何激发出新动能?针对短板弱项,如何破题?

参加软博会的多位专家指出,需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催生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数字孪生城市等新产品新技术在新场景下的应用,延伸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链,促进新经济增长点的快速形成。 

创新,人才是关键。

据了解,目前全市已拥有重点涉软企业5300家、从业人员82万人。此外,南京53所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软件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人数约20万人,其中南京大学软件学院、东南大学软件学院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我市推动国际软件名城建设的举措越来越“硬核”,其中便包括面向全球引进软件产业关键领域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大对软件产业链紧缺人才政策扶持力度,建立高校、园区、企业协同培养人才机制,批量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产业人才。力争到2025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2000亿元、涉软企业超万家、涉软从业人员超百万人。 

如何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研发优势?

目前,我市正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强链补链工程,将梳理产业链关键技术环节,加强政产学研协同攻关,建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等多方协同并进机制。以企业、高校院所等为主体实施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参与强链补链关键技术突破和填补空白重点项目,积极推进产业创新中心、协同攻关平台等新型创新联合体建设,全面提高产业链技术水平。 

软博会期间,鼓楼区与南京大学金融科技研究与发展中心签署了共同建设“区块链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战略合作协议,为进一步发挥产学研校企合作及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构建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