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盐城新闻 > 正文

改造开放:“双引擎”助推盐城新成长

时间:2016-09-26
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坚持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以开放带动创新、拓宽发展空间,新动作、新举措亮点纷呈,盐城已成为活力最强、增长最快的重要经济板块。 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五年来,随着新一轮深化改革大幕全面拉开,我市出台了行政体制、国企国资、文化体制、党建制度等30多个力度大、措施实、接地气的改革方案,有力度、有温度地把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一系列关键改革措施落地生根,源源不断释放出发展新活力。特别是行政审批、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改革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重要抓手。五年来,作为“517”改革省级试点城市,我市围绕打造盖章最少、收费最少、中介最少、材料最少、流程最短“四少一短”先行地区目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在全省率先编制并公布了涵盖46个部门的权力事项责任清单,制定了《市级行政权力事项清单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清理“红顶中介”,不断扩大“两区两城”行政审批权限,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国家级试点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大力实施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先照后证”等,在全国率先启动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改革试点。 “市级部门行政权力和行政审批精简率分别达73.6%和55%,按时办结率100%。”市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同志说,我市单个项目平均审批时限由以前的8.24天减少到去年的3.98天,实际办结时间仅为1.96天。 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我市积极先行先试、打造区域改革特色,建立生态红线管控的制度体系、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机制,探索开展水环境质量区域补偿试点,启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评估,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 国企国资改革齐头并进,我市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出台五大企业集团改革实施方案,加强市属重点企业内部资源整合,推动企业资源向主营业务集聚,改进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方式; 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打出“组合拳”。我市引导企业投资、规范政府投资、放开社会投资,完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创新信贷投放机制,深化收入征管体制和税制改革等; 农业农村改革蹄疾步稳。我市围绕土地确权和流转这个关键,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改革有力度,更要有温度。五年来,盐城深化改革坚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围绕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推出全民创业体制机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一批暖心的改革举措,精准消除发展中的“堵点”、“痛点”和“盲点”,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改革红利,拥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市积极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海开发、中韩自贸协定等战略叠加机遇,充分发挥区位地缘优势、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大力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打造开放经济发展新优势。 9月20日上午,中韩盐城产业园区核心区内,项目建设紧锣密鼓。而就在15个月前,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明确盐城为中韩产业园合作城市,标志着盐城融接国家战略、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成果。我市按照“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探路径、为地方谋发展”的总体思路,努力把中韩盐城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江苏乃至全国对韩交流合作新的重要通道和基地。我市还与省商务厅建立中韩盐城产业园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务实推进园区建设。 开放合作,必须搭建好载体和平台,才能有效对接产业转移。五年来,盐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获批国家级高新区,盐城环保科技城获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环保科普基地。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加快建设。 推动沿海从开放的边缘成为开放的前沿。我市充分发挥港口、滩涂、盐田等独特优势,在沿海规划布局大产业、大载体、大项目;健全和完善沿海“三港联动”开发机制,促进港口、港产、港城协调发展;扩大盐城港与国内外知名港口合作,加快推进盐城港融入国际航运体系。目前,盐城港已建成万吨级码头19个,“一港四区”跻身亿吨大港行列。 全市进出口总额连年突破,规模持续扩大,近两年出口增幅连续居全省第一。全市现有出口实绩企业1000多家,出口国别(地区)增加到177个……外资投资企业缴纳涉外税收首次突破100亿元,占苏北五市外企纳税总额的一半。 盐城人的高铁梦正在走向现实,推动对外开放提速。盐徐高铁加快建设、盐宁高铁联络线、盐通沪高铁、盐通苏嘉和盐泰锡常宜高铁项目紧张建设或即将建设,加快构筑纵贯南北、横贯东西、内联外通的高速铁路网。 本文由全讯网整理发布